健康心知識 【強迫症】  【回健康心知識首頁】  


主持:許添盛醫師*馬心怡博士

來賓:范維昕心理師、潘淑婉小姐

筆記整理:古証元


上課重點:

01工作要求跟強迫症要怎麼區分呢?我們可以從定義上來看,強迫症跟強迫症人格障礙,這二個之間的不同。


02強迫性人格障礙(OCPD)定義,以下有八點中符合四點:

 ①對於細節、秩序過分地要求,要求到後來已經喪失了這個活動本身的意義本質。

 ②過度要求完美,那要求到會延誤效率(犧牲了效率)。

 ③工作狂,對於工作相當狂熱,然後會排除人際社交休閒。

 ④對道德倫理是非常地執著要求,比較沒有彈性,甚至過度嚴苛了。(非宗教信仰有關的執著)。

 ⑤已經沒有感情的東西,也沒有用處的東西,可是必須要留著沒有辦法丟,沒有辦法捨棄。

 ⑥除非別人可以完完全全地依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事,否則沒有辦法把這個工作交託出去

 ⑦關於金錢,比較沒有辦法用在自己跟他人身上,因為錢全部都要守住,為了要預防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

 ⑧展現死板頑固,比較缺乏彈性的這個部分。

以上八點有符合四點以上,可能就就比較具備強迫人格障礙的這個特質。


03強迫性人格障礙跟強迫症有什麼不同?其實強迫人格障礙他是屬於性格特質,上述八點,看得出來,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個性,為人處事大概是怎麼樣,那也可以知道他可能會辛苦的地方在哪裡,不過基本上,他日常生活跟人際互動、工作都還是ok的,他的辛苦是在有一個範圍內的,而強迫症的辛苦又不一樣了。

04強迫症(OCD)的話,典型的是他會有「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那這個是侵入性的,那當事人本身是沒有辦法去克制的,他就是會不斷地冒出來,那會造成主觀上的相當大的痛苦,那甚至嚴重的話會嚴重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作息、他的人際互動甚至職業功能,整個所有的面向功能會很大的受到影響,那個重複行為的話是比如說重複洗手、抬東西、反覆確認,這些東西是必須要一個小時以上,而他的主觀已經覺得累了、夠了,可是沒有辦法停。

05基本上強迫性人格叫做OCPD他是一種人格特質,那關鍵在於他不會因為這樣子而導致無法上班或無法上學,而強迫症叫OCD,他大概區分為強迫思考及強迫行為,一般的強迫行為大家耳熟能詳就是強迫洗手(checking counting cleaning)、不斷地檢查,例如:我有一個個案開車出門要去上班,他會在他們家巷口巷頭巷尾繞半個小時,他會繞,繞到走不到大馬路去,他每次經過一個小巷子,他就擔心是不是有壓到東西,有沒有撞到人、小孩、動物,所以他至少要在家的巷子附近,繞半個小時才能出門或洗手,有些個案洗手,不是洗到手腕而是洗到手肘,他甚至會洗到手會破皮還是會繼續洗,每天可以洗二三十次以上,每次可以洗到十分鐘。另外一位個案是結婚之後爆發嚴重的強迫症,因為她的婆婆發現他們家一個月要用掉三桶瓦斯,因為她在每天洗澡的時間,要四個小時。那各位你想每天洗澡花四個小時、洗衣服花四個小時,後來她先生完全不敢讓她洗衣服,她會從凌晨一點洗到清晨五點,然後洗碗三個小時,全家三個人最多六個碗洗三小時。

06強迫症會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比如說學生,他會寫一張作業,比如說小朋友寫中文,寫完會擦掉寫完會擦點,到時候遲他的那張紙都擦破了,他還是繼續在修正。

07有些強迫症的個案連出門的門把都不能碰,有可能會癱瘓在家,甚至嚴重會呈現一個叫「木僵狀態」,因為他不敢起念頭,因為起念頭就可能會有強迫念頭,他不敢有行為,因為若有行為可能會出現強迫行為。

08強迫症以醫學來說,他的主要因素還是跟遺傳因子有關,強迫症的小孩父母親至少會有OCPD,小孩有OCD強迫症,父母親大概有一個極高的機率(6、7成以上的機率)會有強迫性人格(OCPD),所以遺傳因子是最大的因素再來可能跟教育方式有關,再來跟是兒童精神醫學講的先天氣質有關,甚至跟環境的壓力都有關係。

09精神科的治療強迫症,主要分成:

 ①主流治療還是藥物治療,目前藥物治療是以血清素的藥為主(用量稍微比憂鬱症的病人的用量再高一點點)比如說百憂解可以吃到一天三顆。(藥物治療症狀會減輕大概三到五成。

 ②心理治療(包含所謂的認知行為治療CBT、理情治療REBT、團體心理治療)


10目前對於強迫症的研究顯示,強迫症的特質跟腦內的血清素的不平衡

11目前在精神醫學上的治療,比如說藥物,因為血清素的藥有時候要到這個,一般憂鬱症的患者血清素的藥,有時候要到兩週三週以上慢慢有效果,那強迫症的個案稍微緩一點,可能有時候到四週六週,慢慢才會症狀比較平穩,但是平穩之後,他藥物有時候一停了,症狀可能又會再恢復,有些個案會抗拒吃藥,所以在目前精神醫學的治療上,說實話有時候還是有點讓人覺得沮喪。

12行為治療是讓個案認出他這個想法的不合理,比如說你洗手要洗這麼乾淨才會好,這是一個邏輯思維,讓個案認知行為的不合理,從思想上的認知到行為上的改變,再慢慢限縮他的這個部分。但我覺得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基礎完全錯誤,因為他會覺得強迫症的人的思考是不合理的、行為是不合理的,可是這個立論就是錯的,個案潛意識當然覺得他是合理才會做。

13例如一個問題:如果我每天洗手洗二三十次,那我每次洗二十分鐘,可是我要預防的危險是,我覺得我一旦沒有洗乾淨,我會得腸病毒,那我會死掉,我全家都會死掉,你覺得我要不要洗這麼多次?  再一個問題,我每天檢查瓦斯半個小時是合理的,因為你每天看報紙有多少瓦斯爆炸,不但炸死自己還炸死全棟,那請問他這個檢查合不合理?合理的。

14其實不是他的行為不合理,而是背後的恐懼太強,是他一個出了錯的信念,首先你要治療強迫症的患者,你其實是要讓他先明白,他的行為對於他的思想是合理的

15任何一個人的行為之於他的思想一定是合理的。比如說一個小偷,他背後的思想是平衡社會財富,跟政府富人加稅跟窮人福利是一樣的道理,但是我不要靠政府我自己來。

16當我們要理解一個人精神疾病跟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我們一定不是先否定他的行為,一定是先理解他的行為,其背後一定有相對應使得他的行為合理的想法,那個才是一個治療之道

17用「理解」去取代「對抗」。

18為什麼強迫症的人會重複儀式性的動作或是清潔、反複檢查,因為做這些行為會稍微降低他的焦慮感,當事人是很有自我意識,他知道他這樣的動作可能是重複太多次了。

19強迫症的行為,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會知道別人看他的行為很奇怪,這也會造成另外一層的壓力。所以強迫症的個案,可能常常會因為強迫症狀越來越明顯,然後他已經不容易隱藏,如果可以隱藏他會想辦法隱藏,可是那個想辦法隱藏他必須要花更大的心理能量,就是讓自己在人群面前好像表現得跟大家一樣,那其實是很費力很辛苦的,所以他內心辛苦的層面其實很多。再來是當他的重複行為,可能已經明顯到他沒有辦法在別人面前隱藏了,他可能就會人際退縮,降低自己跟別人互動的機會,減少自己會被別人看見的機會,那他才有辦法稍微比較輕鬆一點,那只有在自己跟自己一起的時候是比較輕鬆,他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而這樣會越來越封閉。

20心理師陪伴的過程:首先他重複的這些行為,雖然可以降低他的焦慮,可是當他重複太多的時候,例如洗澡洗了三、四個小時,那洗碗又洗三個小時,總合來說他其實沒有睡眠時間了,那其實對他的那個身心不平衡的狀態影響是相當大的。首先第一目標就是怎麼樣再幫助他回到好像可以比較正常的生活,至少可以有足夠的睡眠,這是首要目標。那我們就是可能會先把放在這個重複性的行為,我們是不是可以稍微次數稍微減低一點點,然後呢或是時間稍微不用這麼長,然後慢慢地漸進式的縮小這個範圍,因為這些行為可以降低焦慮,可是他做了這麼多次、做這麼久,也造成他另外的額外的痛苦了,那這個痛苦如果繼續,雪球繼續滾下去的話,這個痛苦程度也會相當高,所以就是這個部分的痛苦程度也是需要降低的。可是如果你一開始跟他說這個重複行為是不合理的,然後你必須要停止,可是他源頭的焦慮並沒有被處理,那他可能就是說,最後有些人是訓練到他可以,比如說他門要反覆可能拉動確認,比如說二十次好了,他最後也許可以讓自己做到他就是不再碰門了、不再確認這個動作了,可是他的焦慮感還是源源不絕地產生,那這個時候他就會變成說要轉移到其他的行為,因為源頭還在,所以就是說如果太多的焦點放在,想要把這個行為消除,可是沒有處理源頭,那可能就會有這種狀況。一陣子發現這個狀況行為改善了,可是別的行為新的行為出現了。

21去深層同理這個行為背後他的那個動機為什麼會這樣,那讓他明白這其實是這個合理性,我們現在因為痛苦程度太高,那我們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稍微把他的範圍稍微縮小一點,那縮小範圍比如說,可能當我在這麼做的時候,我可以告訴我自己我可以設立一個比如說幸運數字,對個人來講有意義的數字,那我已經做了這個次數了,那提醒自己已經做到這個次數了喔! 已經可以了(自我對話),那又或者是說可能我閃過一個什麼樣的畫面對我來講可以是安心的、可以祝福的,就會幫助我在這個時候,我可以停在這裡深呼吸告訴我說,我想要的確認已經確認了,已經達到這個效果了,因為我這個重複行為,其實目的是要降低我的焦慮,那假設我做比如說我之前要做一百次,我現在要做了十次,再加上我的自我對話、我的自我暗示,我就已經可以降低我的焦慮,那我就不用做到一百次了,那明顯的生活就會有一個改善,那這個是前面的步驟。

22再來後來是說,怎麼樣跟他建立關係,然後回到陪他來面對那個最核心的焦慮,這是最核心的部分。

23強迫症的人,每隔一、二年或二、三年的症狀會改變,可能會從洗手到數數,那剛提到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強迫行為或強迫的儀式,事實上是一種【焦慮的轉移】。

24強迫症通常在某些階段會發作:

 ①第一個擔心功課不好沒有未來:比如說國二、國三,比如說高二、高三,當這個個案有一個很強烈的焦慮,擔心功課不如別人,擔心考不上好學校,將來就沒有好工作,這個極大的焦慮,他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跟面對,於是投射到強迫上,所以有些強迫症的個案跟我說因為他不斷地強迫思想,他無法專心唸書,這是對的。可是其實也因為他對於課業的焦慮如此的強大而變成強迫症狀變成他的一個下台階,以至爆發強迫症而功課下滑,可是其實是他沒有辦法專心在課業上,引爆的成績下滑的焦慮,導致他不斷地出現強迫行為。

 ②第二個擔心自己畢業之後出社會根本找不到工作,沒有工作能力無法賺錢養活自己。尤其是我們的教育,從小父母親就告訴你,書念不完就完蛋了、上不了名校就完蛋了,將來畢業賺不了錢、養活不了自己就完蛋了,而這個極度的焦慮,但他很努力課業又拉不上去,那他就把這一個戰場轉移投射到強迫症狀。

25強迫症狀有時候是一個【假戰場】,有時候所謂的CBT、為什麼有一些藥物治療他只是治標,因為他沒有回歸到患者本身他內在真正的焦慮,而那個焦慮是無法有人討論,他覺得討論那個焦慮很丟臉,因為我被要求我要功課好,我怎麼可以功課不好,我怎麼可以覺得我無法出去工作,你告訴父母,父母就會跟你說沒問題,所以一個無法被討論的轉移到一個症狀的顯現出來了。

26【強迫症的人,他在人格形成的過程當中,他常常會覺得我哪裡犯了錯】,尤其是我們的教育裡面,常常告訴孩子的是你哪裡做錯,哪裡要改進。

27真正的一個教育其實是肯定孩子,甚至有時候如果你指出孩子的錯誤,會讓他失去自信心,你反而應該是先不要指出他的錯誤,而是讓他先產生自我肯定。因為一個不犯錯的孩子,他不一定會成功,一個能夠產生自信心、自我肯定的孩子,一定會成功。

28如果我是一個隨時會犯錯的人,如果有在找工作的人,如果有一種心態叫做我「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多做多錯」,如果我生命中我只要犯一個錯就無法挽回,那我就要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檢查、去思考,如果我是一個不能有邪念的人,很多個案接觸宗教之後才爆發,因為我不能有邪念,如果我在大雄寶殿或教堂,如果我有色情淫邪的念頭,我會被懲罰,那當你越把這些念頭排除,他就越強烈,因為你覺得那是很恐怖的後果,那就引爆了整個惡性循環。

29【你越不容許自己犯錯,你就越容易犯錯;你越不容許自己有一個你不能接受的念頭,那個念頭就會越來找你】~~~凡阻止的必更強烈,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30許醫師有一個強迫症的個案,他人生最高指導原則是你【不讓自己犯第二次錯誤】,萬一你不小心犯了一次錯誤,你就會告訴自己,我如何在接下來的每一個人生當中,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你會把所有你犯錯的結果,透過你的大腦把它想得很恐佈。今天你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五十歲,你年紀越大,會不會要面對的人生越多,面對的人事物越多越複雜,那如果你的人生的原則是,我寧願不要做也不要犯錯,或如果每件事情我犯一次錯,我絕對不錯讓自己犯第二次錯,那最後累積的結果是什麼?

31強迫症是一個錯誤的思考循環,累積的必然結果,所以通常累積到國中高中發病,有些人是出社會發病,他是一個累積的結果。

32如果你是許醫師的小孩,許醫師會說:【我要你勇敢的去犯錯,犯錯、再犯錯、再犯錯,犯錯到你能從犯錯中學習,犯錯到你自然而然你不會犯錯了,而不是你每一次犯錯都被提醒,以至於最後你努力想不犯錯,卻一直犯錯。】~這就是華人教育最缺乏的。

33我們現在的教育永遠在鼓勵孩子儘量不要犯錯,而西方的教育會有一些比較開明的教育,永遠鼓勵孩子盡可能的去犯錯,因為當你學會去犯錯,你就有彌補犯錯的能力,當你學會去犯錯,你就會從犯錯中學習,你未來就自然而然不會犯錯。所以鼓勵孩子勇敢去犯錯跟拼命地告訴孩子一失足成千骨恨,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最後這個人他為了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他連走都走不出去。

34強迫症的個案他會不斷的checking(檢查)、counting(數數)、cleaning(清潔),這些行為是一個焦慮的釋放,藉由這些儀式化的行為、儀式化的這些步驟,他在釋放他的焦慮,可是他透過這些儀式化的行為,他也在壓制他不想面對的自己。比如說一個強迫症的個案,他可能不敢跟他的父母說,其實我扛不起這個責任,他內在可能有一個,他覺得懶惰的自己、粗心的或是想要無所事事的、他不想那麼辛苦,可是面對一輩子栽培他的父母親,他如何說得出口,所以他的很多強迫的行為,事實上是在壓迫自己,透過強迫行為來幫助他繼續壓制他不想承認跟他不想面對的黑暗的自己。

35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都要孩子是認真、負責、無私的、不能嫉妒弟弟妹妹的,可是其實人性哪裡不會有。人性就是小愛愛(小心眼、愛生氣、愛計較、愛比較、愛錢、偶爾還好色)人性的本質必須先被承認跟疏導,必須先被接納面對跟妥善地處理)

36強迫症的人通常是很乖、很單純,他們從小都是比較乖的孩子、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明明這個玩具你很喜歡,不想要給弟弟,可是爸媽說要分享,你就必須要給,你壓抑了想搶回來的念頭,所以慢慢長大了,他努力想表現出社會跟父母接受的樣子,他就必須用更強大的力量,壓制他潛意識不能承認的他感覺到的自己。(哪個自己?偷懶的、不想辛苦、粗心的、嫉妒的)

37真正的治療強迫症的方式是引導個案去接納、面對那些事情,然後再慢慢再把他疏導開來,可是其實這是不容易的,因為從小的教育不是這樣的。

38當可以接納自己可以做不到了,他就不用爆發那麼大的焦慮。

39當你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他的表現會是最好的。當你拼命阻止他犯錯,他因為恐懼自己犯錯,他反而更犯錯。你跟他講犯錯沒關係,甚至他犯錯到他煩的時候,他就會說:我懶得再犯錯了,他自然而然他就學到東西了。

40強迫症的人他一直活在一個恐懼,他覺得這個世界上是不安全的,他覺得我隨時會犯錯,所以他完全不信任自己。如果你建立一個全然不能信任的自己,那你會信任自己的行為嗎?不會,那你會信任自己的想法嗎?也會覺得怕怕的。所以這又跟我們整個教育有關了,教育的本質是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信自己。

41可是在我們東方很奇怪,我們會覺得孩子如果太相信自己,會不會驕傲,可是通常驕傲不是來自相信自己,而是來自於自卑,我們有一堆自卑的孩子,最後變得很驕傲,可是他不是來自於自信。

42我們的教育常常是為了讓孩子學到東西、答對答案、做正確的行為,結果讓孩子失去自信心,所以如何讓孩子肯定自己、相信他的內在,那藉由相信他的內在找到一個秩序,我覺得這比較是,強迫症的根本治療

43感覺疾病是一種工作,好像是代替我們去說一些說不出來的話、沒有辦法做的表達。

44關於強迫症其實是理性的過度使用、然後過度的壓抑感性,這些理性過度使用的時候,其實比如說害怕細菌、害怕生病,所以會有這麼多的反覆清潔、消毒等等,一開始是很合理的,可是當他過度極致的只能夠壓抑理性的時候,其實感性全部都不見了,這個人可能離自己內在越來越遠,所以這裡頭很重要的是說,我們可不可以做到一個理性跟感性的平衡,一個整合,那再來實際治療裡頭,比如說要幫助他們連接到感覺,其實是不容易的,因為對他來講感覺是很可怕的、不受控的、不可預期的,所以就是我越沒有感覺越好,我越可以在我覺得可以被控制的這個道路上,所以比如說有時候可能,我覺得試試看藝術治療的方式,也會很有幫助,比如說在那個水彩顏料當中,他自然的流動,這個是沒有辦法很精準地控制它不要流動,所以有很多就是我沒有辦法去接受的事情,他就在我的創作當中自然的發生,可是呢他跟我的生活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那個威脅感不會那麼高 ,那當我好像可以在畫面當中一步一步地往前跨,我的膽子越練越大了,然後我也可以接受看起來的顏色髒、看起來的這個混亂,這個比要接受我自己髒、我自己混亂容易多了,那在這裡頭也在培養鍛鍊,可以面對的這個耐受度,那當這個耐受度鍛鍊起來了,那也在幫助他培養他去面對他自己核心問題的一個能力。

45在藝術治療的畫圖的自然這種非語言的表達當中,也會很自然地讓感受比較容易出來,那感受出來有時候畫一畫,那個感覺會變,可能有點突然覺得有點難過或者是我不知道畫一畫,為什麼到這裡的時候我覺得想落淚,然後落淚完畫完了,我覺得好像我的心情又轉變了,到了一個比較輕鬆的一個狀態,這就是幫助他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重新連結感受。

46許醫師對強迫症的兩點提醒:

 ①第一點在我們的教育當中,不要急著糾正孩子的錯誤,也不要急著一定要讓孩子馬上做對,也不要常常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陷入糾正錯誤的負面循環,一定要讓孩子多一點摸索、多一點嘗試錯誤,那孩子犯錯的時候,也不要馬上立刻提醒,這是我們東方的教育老師跟家長最常犯的錯誤。因為你不斷地提醒他,他就沒有自己去回頭想的空間,你寧願讓孩子去錯,然後他自己慢慢他自己去發現了,讓他有一個嘗試錯誤的機會,那從嘗試錯誤當中自己學習而不是馬上糾正他,我覺得這在教育上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②第二個概念就是我們強迫症的治療大多數就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我一直希望把強迫症的治療回到以心理治療為主,以身心靈的概念切入為主,而藥物治療是輔助的。因為看過太多太多的人他只是不斷地在用藥,那又出現精神症狀的時候,又再加上抗精神病藥物,那更讓這個患者其實思想是遲鈍的,所以我極力地堅持且大力地疾呼,強迫症的患者,不管你有沒有在服用藥物,自我覺察、自我成長,心理治療是絕對必須的。


現場觀眾Q&A

Q1:強迫症一定要用藥嗎?如果有用藥,過一段時間感覺比較好了,那可以停藥嗎?

A1:

①在我自己的臨床的醫療當中,強迫症需不需要用藥,其實我第一個會考量個案的意願,因為很多人來找我的患者,其實是不喜歡吃藥的,那第二個參考的標準是他的強迫症狀是否已經嚴重到讓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巨大的影響了,那強迫症的用藥基本上不是短期的,他起碼至少要三到六個月以上。

②那吃了一陣子覺得好多了,要不要停藥,我覺得是要跟臨床醫師做一個討論,但是在我的診療裡面,我還是強調用藥是治標不治本。我通常會要個案,比如說做家庭做評估,是否父母本身也要在對待方式做一點調整;第二個我一定會轉介心理師做心理治療。個案本身的焦慮,他的教育過程,包括連父母親本身都要調整他們的觀念。比如說我有一個案,他已經到了碩士二年級了,他爆發了強烈的強迫症,直到我跟他爸爸談論到,這個孩子可不可以不畢業,沒有拿到畢業證書或是未來有沒有前途,你能不能接受自己學業沒有完成。可是當他一旦能接受的時候,症狀其實就降低了。如果藥物治療再加上心理治療,我覺得效果是加倍,但是我建議就是要找有經驗的這樣的一個心理治療的工作者,其實對大家的幫助會比較大。


Q2:強迫症是會發生在幼兒跟青少年期嗎?如果發現我的小孩有這樣的症狀,我怎麼協助他呢?

A2:

會,強迫症有些現象會發生在幼兒跟青少年身上,但是這種情況多半父母親本身都有強迫症的特質。比如說我最小出現強迫症的個案,應該是小學生,小學二、三年級寫字,寫完一直擦掉、一直擦掉,因為有一個每天在糾正他的媽媽,而且小孩子只要放學回到家了就不能再出門,因為出門就把髒東西再帶回來,那孩子只要洗完澡了,上床就不能腳再摸到地上,因為父母親本身有這個現象,後來我要求父母親自己要先糾正,你才能幫助孩子,強迫症一定跟家族有類似的遺傳,那也許爸爸媽媽本身一定有類似剛剛講強迫性格。所以父母親本身的改變,對孩子的幫助是很大的。


Q3:針對強迫症的心理治療,大概要做幾次才夠?還有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不用繼續治療?

A3:關於這個問題,就是說一般我們都知道心理治療可能最常見的週期大概是六次到十二次。可是關於強迫症的話,其實我自己的實際經驗來說是,我有遇過期程比較短的,然後也有遇過時間拉很長的,這個中間所以其實比較難說得準,到底是平均幾次比較剛好,這個中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取決於什麼?取決於就是說他什麼時候發病的,然後他有這個症狀已經有多久了,還有家族裡頭,是不是都有這樣子的遺傳,然後家裡頭是不是,假設如果說父母都是高焦慮的,可能對他來講,這個小孩辛苦的地方程度也比較高。再來還是就是他真正不能夠去面對的事情,對他來講有多難面對,所以說是一方面在陪伴他在處理這個強迫行為的部分,同時也要鍛鍊培養他可以去面對的那個部分。強迫症他是一個轉移,那他焦慮最大的焦慮就是說,他有恐懼他沒有辦法做到他想要做到的這件事,可是你又轉移到這個假戰場,在這個假戰場上面,耗損了很多的能量,讓他沒有力氣再去做他真正該做但是他覺得自己做不到的這件事情,這裡頭就需要有一段時間去培養他可以去面對的能力,比如說假設他大學畢業在擔心快要畢業了,我擔心我找不到工作,可能除了怎麼樣建立自信心,需要這中間實際去培養,找到他自己真正適合做的事情是什麼?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他找到自己的方向了,從這裡頭可能還有實際去面試、去嘗試,那從這裡頭的經驗回來我們再來討論。所以說幫助這個人有他這個心理強度可以去面對他真正最害怕的這件事情,那因人而異,那包括本身他自己的那個天生的這個氣質,他本身掌握的這個條件,他的原生家庭,還有他願意開放的程度,這些都會取決於這個治療的期程的長短。

我有遇過時間比較短的,談過大概四次五次就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這個個案是他高中準要聯考,那最大的焦慮其實來自於就是說,父母都是高學歷,然後在高知識份子,她其實非常希望很崇拜父母,她也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表現符合父母的期待,可是她同時他也好怕自己萬一達不到怎麼辦?然後同時她自己其實也知道,她花了很大的力氣不斷地念書,然後強迫自己不可以休息,可是她不管再怎麼樣地認真努力,她都還是有可能分數就是差一些分數的時候,她其實心理頭是很擔心,我付出這麼大的力心在努力念書,可是我還是有相當高的可能性,我是沒辦法考好的、我是達不到的那怎麼辦?我都已經犧牲我所有的休息時間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了,我還非常可能做不到,而且這裡頭就是說甚至可能是,我們人都會有需要休息的時候,她已經放棄掉所有所有這些機會了,這裡頭會不會有矛盾、會不會有掙扎,其實也偶爾想要偷懶、偶爾想要放鬆,可能滑個手機,看個電視劇,這些想要去做這些的慾望,全部都被壓制下來,所以她其實是很辛苦很矛盾的。好,在談的時候蠻快,起先一開始第一次可能談建立關係,然後談很多她的症狀,然後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然後過去怎麼樣,現在怎麼樣,她的家庭等等,那她其實就是說有一些可能要談得比較長的個案的話是光在談那個強迫行為、強迫思想就已經不太容易了,比如說有些可能對她來講他那個焦慮恐懼感太大,大到她會覺得說,連我要開口把我的那個強迫思想,我最害怕的這些念頭講出來,可能都會擔心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所以就是說這中間怎麼樣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建立關係,她可以在會談當中感覺到安全放鬆,然後這會有助於她的表達,然後一起來談這個部分。那我剛才講的這個例子呢,是蠻快我們就可以就是談完,然後談到後來對他生活的影響,就是說有這個強迫症呢,對他的影響是什麼。他就講到就是說他上課沒有辦法專心,然後沒有辦法念書、沒有辦法考試,那也嚴重地影響到他的成績,就一落千丈。再來再問她就是說,那如果你的這個強迫症好了?會怎麼樣?他愣了一下,後來想了就是說如果好了,那我的功課就必須好,我就要認真念書,我就要考到好大學,我就要考到第一志願,然後當她自己在這麼說出來的時候,其實她就已經在講他最恐懼、最大的焦慮來源在哪裡了。然後他其實他的那個開放程度很高,然後他的領悟力也很快,他很快地講出來自己也發現說,原來這中間是有關聯的,然後他自己後來講到說,那某種程度這個強迫症,其實也在幫我,他讓我休息了一下,然後讓我好像可以暫時先不用去唸書,然後同時我也會有點擔心那如果太快好了那怎麼辦,我就沒有這個原因了,那有這個原因呢,大家都可以理解我,那老師同學爸媽都知道,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的功課現在就只能這樣,可是那沒有了那怎麼辦呢?那後來我們就在討論了怎麼辦?那跟她的話其實後來我們蠻快也有這個機會就是說爸媽其實也很關心他,都是陪她來的。那那一次呢我們就邀請,就問他說我們有沒有機會可以跟爸爸一起溝通,那本來我是說她回去試試看自己溝通,她覺得不太敢要說出他覺得太丟臉了,然後她也不曉得怎麼跨出這一步,那後來我們討論就是說。好,那邀請爸爸進來,然後我們一起,那她就是她那時候是希望說我先幫她開頭,然後她再補充這樣子。那時候是有先講好,我是怎麼開頭,我大概會說什麼,那他同意之後,我們就邀請爸爸進來。那我幫她開了頭之後呢。後來她有看到爸爸的反應,爸爸的反應是覺得,因為我有跟爸爸總結說我們討論這中間的關聯性,那其實她最害怕,她最擔心的這個部分是她最沒有辦法跟爸爸說的,她好害怕萬一爸爸沒有辦法接受那怎麼辦,那對於這個部分有很大的壓力。那爸爸在聽到這個部分的時候,其實就很自然地看著他的女兒,然後是用這種很關懷、很心疼的眼神看著她,那她女兒其實也知道說

有感覺到爸爸的關心,然後甚至可能爸爸會講說,唉,就是小孩子,我怎麼不曉得原來你壓力這麼大,我都不知道。當爸爸有這種反應時,她其實就敢跨出那一步了。那後來我就問她,我看她的反應然後問她說,那我們要不要試試看說出你心裡頭很想跟爸爸說,但是從來也沒有機會說的是什麼?那當她說出來了之後。爸爸就是默默眼眶泛紅,然後拍拍她那後來擁抱,然後她也跟爸爸問說真的嗎?即便我考不到好大學,即便我的成績很差,你也都還是接受我,你也都是還是覺得沒關係,你可以接納我嗎?你還是愛我嗎?然後爸爸給他的回應,其實她當場我們都落淚了,大家都抱在一起哭了。

所以說就以這個例子的話是,她很快地開放,然後我們可以很快討論這中間的連結性,所以可以進入到核心,進入到核心呢又可以跟就是說重要他人,常常就是強迫症跟重要他人,很在乎重要他人的看法,這個跟原生家庭裡頭,承襲到的價值觀,還有就是說我感覺到我被期待的部分,我好希望我自己可以達到,這些都是有關的,那所以才可以這麼快進入到核心,那談了五次,那他擁抱一起哭之後,再來再下一次第六次,她來就跟我說,那個強迫症的那個症狀都好很多了,然後現在開始可做作業了,然後爸爸也覺得說沒有關係,我們就從零開始,那你就慢慢地自然地發揮,爸爸甚至那時候就跟她講到說,就是傻孩子我會這樣子期待,我沒有要你一定要念得怎麼樣,我其實最重要我是最關心你的,那未來的路也是你在走,那其實我是很關心很在意你,你能不能找到你想要做的事情,念到你想要念的學校,你的未來的路能不能順利地走,其實爸爸最關心的就是這個,那當她知道的時候她其實就安心了。

所以像這個例子的話,其實我們一起工作的那個歷程沒有太長。所以這就是我的經驗裡頭有遇到就是時間拉比較長可能就是還不容易切到這個核心,然後還有就是他需要的幫助他準備去面對他最害怕的事情,需要有更長的準備期。


疾病語言連結~參考書藉《用心醫病》、《不藥而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証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