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神奇之道 許添盛醫師 『台北分會』 筆記整理:古証元

上課重點:

(p88)(在九點十分停頓良久)或許,藉由將任何一個人都看作是個小孩,可以更清楚地瞭解自然人。以一種方式,孩子發現自己的知性,正如他發現自己的感受一樣(p89)「首先」是有感受。孩子的感受產生了好奇心、思想和知性的運作:「我為什麼感覺如此這般?為什麼草是柔軟的,而岩石是硬的?為何溫柔的碰觸給我慰藉,而同時一個耳光卻傷了我的心?」

01自然人可以輕易的使用神奇之道,小孩子是更接近本我,小孩子的內在當中沒有成人很複雜的部分

02讓自己保留純真像小孩般的自己,並常常找回自己的童心,童心最接近本心

03能量球最容易在歡笑的地方出現,人也在最歡笑的地方最接近神性與佛性

04「知性」代表邏輯思考;「感受」代表感覺(憤怒、憂鬱)

05嬰兒在發展心理學,首先覺察到感受;小時候的感受都存在長大後的潛意識中,很多的感受都壓抑住了

06從今天開始,不再壓抑感受

    感受和覺受產生了思維和知性的問題。以一種方式,孩子感覺---感覺他自己的思維從一種相對、心理的不可見性,上升成切身、重要的資訊。在那兒,有一個你們已遺忘的過往。-孩子首先與自己的心靈實相認同--然後發現其感受,宣稱那些為己有,並且發現他的思想和知性,而據為己有(語氣十分熱切的)

07感覺如何而來?你要去思索;你不能再被感覺帶著跑,為什麼有這個感覺,你的感覺從何而來呢?用理性去理解這個感覺,而不是壓抑這個感覺

08遇到感覺時要面對它、接納它並讓它流動

09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是我的念頭嗎?我的念頭是我嗎?我是我的情緒嗎?我的情緒是我嗎?我是我的想法嗎?我的想法是我嗎?我可以把傷心留在身上多久呢?我可以把情緒留住嗎?我可以讓想法留住嗎?

10孩子首先與自己的心靈實相認同,孩子是認同心靈是自己,而不會先認同身體是自己,因為身體不是真的自己

11認同身體、年紀、認同身分地位、認同名利都是後天被塑造的,但都不是真的自己

12你的本質根本不依賴肉體、時間、空間

13感受不是自己的,而我們被情緒感受過度認同,因而產生許多疾病

14當你的自我價值過度認同財富時,一但失去時會很痛苦;當一個人把情緒感受劃上等號時,你會非常痛苦,執著在情緒感受之中

15所有的情緒病,都是「執著」於情緒感受

16執著的背後,是對自己不夠肯定

17所有人生的痛苦,都跟執著有關

18人生的苦難的開始,就是沒把情緒感受分享給別人

19不再隱藏跟壓抑時,你就開始療癒

20成年人隱藏了多少的想法,最後不認識真正的自

    孩子首先探索他心理環境的組成成分主觀知識的內部因素,並宣稱那內在的疆界為己有,但孩子卻不將他的基本存在與他的感受認同,也不與他的思想認同。舉例來說,那就是為什麼年幼的孩子能如此輕易的死去。(仍然熱切的)他們能鬆開自己,因為他們還沒將基本存在與人生經驗認同。就是如此。

21兒童大部分都在安祥中過逝,沒有像成人般的痛苦,因為孩子沒有過度認同人生經驗,而成人過度認同社會經驗為個人價值

22孩子是跟心靈實相認同,所以對於死亡並沒有太過痛苦,因為孩子知道靈魂是永生的

23我們要入戲,但不要入戲太深,入戲的目的是磨練自我意識

24不要把肉體、人生經歷,肉體只是衣服,所以我們不要把人類的自己過度認同

25孩子可以輕易的把肉體脫掉,因為他們知道肉靈只是心靈的衣服而以,但衣服要好好保養

26你是藉由肉體來地球出差、旅遊、學習、考察兼玩耍的

27『我把我存在的主要價值認同在什麼上面?

28一個年紀大的人,透過修行,可以死得輕鬆自在,如何好死呢?

 ①不把自己的存在過度認同肉體,把往生換作是換衣服

 ②不把自己的基本存在當作人生經驗

 ③不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過度認同在你的角色身分地位


    當然,在大半的情形,孩子們長大了,雖然在自然廣大的整個畫面裡,相當大比例的個人的確採取了其他路線。他們有其他的作用和目的,透過另一套行動參與生命。他們影響生命,同時自己並不會全然地沉侵其中。他們年紀輕輕地死去(p90),他們被墮胎。可是,在生命的整個畫面裡,他們仍然是重要的元素---永遠影響後來版本心理底色的一部分

28有一些意識只想經驗胎兒,不想出生;或是有些嬰兒只想經驗在地球上呼吸一、二口就往生;有些兒童只是經驗兒童,進入青少年就往生了

29死亡不代表失敗

30兒童不會有自殺的想法,青少年及成年人才有對生命的絕望


    不過,理想地說,孩子們終於宣稱他們的感受和思想為自己所有他們自然地與二者認同,覺得每一個既有效又重要。可是,當你成人時,已被教以盡量切斷你與感受的認同,而以知性取向來思考你的個人性。你的身分似乎是在你的腦袋裡,所以,你的感受和心智活動往往顯得相當矛盾,你試圖單單利用推理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31我的悲傷是你的嗎?但你留得住悲傷嗎?

32你的思想與感受來來去去,我們成年後過度的把情緒感受過度佔為己有

33當你過度執著於情緒感受時,就會產生情緒病,產生痛苦

34安眠藥及酗酒讓你切斷你的感受,而讓你暫時性的遠離痛苦,這是治標不治本

35別人不會造成你的痛苦,而是自己執著某種意念之中(痛苦來自於執者的意念)

36治療的最終方法不在於吃藥,而在於『面對自己

37感受不面對,最後會出事(疾病或意外)

38男性試圖用道理讓與太太或女朋友感情變好


    (九點二十七分。)你被教以去埋沒知性,為了要做它該做的工作所需的直覺能力本身---因為知性必須與自己的感受部分查核,以得到回饋、支持,及對於生物狀況的知識。如不給它那種回饋,知性可能會在瘋狂的試車時,停在原地打轉。在每一刻,從最微細的層面,身體對於它在物質實相內的位置,多少都經常有個確定的畫面。

39為什麼活得很辛苦,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去覺察內在的那股力量所支持,而單單只用知性的自己去面對物質實相;而現在開始讓內在的更大的自己所導引,讓自己有聖靈充滿的感覺

40先處理壓抑的感覺,開始透過直覺聯結內我,讓自己的愛、智慧、慈悲、創造力與神通展現出來


    事實上,那張畫面是由億萬個不斷變化的小快照---或不如說動畫---組成的,決定那麼多的狀況,位置和圖像,以至於它們永遠無法被描述。在任一特定片(p91)刻,結果你擁有了一張占優勢的實相畫面---那是心理、生理和電磁階層活動的結果。一張畫面被置換在其他畫面上而不斷在進行的計算,使得所有組成物質存在的組合物相遇、交會,以給你生命。

41你的每個當下,都是內在不斷的提供;但自我意識總覺得自己很孤單,但從沒向後向內去覺察自己原來是被內在所支持的

42生命是建立在神奇的過程


    這一切,都不是知性在一個知性層面上需要管的事。當然,在生物和電磁的層面,知性表演偉績,那是它用其理性無法有意識地知道的。以剛才提及的過程,「可能行動」的億萬個畫面也自發地被拍攝,以你們的說法就是,那些可能的行動將要---或也許---在隨後立即被需要,從極微細的行動到一條肌肉的運動、開一輛車、讀一本書,或不論什麼。

43你的頭腦不能控制心跳

44你在憤怒講得氣話,不代表全部的自己,而是情緒性的發洩

45知性不知道所有內在的運算,你知道你走路動用到了多少肌肉呢?是身體意識在計算

46你絕對不能用頭腦(理性邏輯)來判斷自己未來的方向

47在理性上活得很成功,但你不快樂,這是賺還是賠呢?

48你要開始信任生命,生命是對你全然的支持、包容你,最後讓你覺得自我意識不再覺得孤軍奮鬥


    知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給你在「可能性的世界」裡一個有意識的選擇。要正確地做到那一點,知性必須對它所關心的事,在它的層面上做清楚明確的決定,因而展現自己的實相畫面,以增富整個建構。一方面,你被告以幾乎全然地與你的知性認同;另一方面,你被教以意識的花朵---知性,是個脆弱、易受傷的附屬物---再次的,是個意外的創造物,沒有意義,也沒有支持。沒有支持是因為你相信,在它「底下」藏者「原始、動物性、殘忍的本能」,理性必須使出它(p92)所有力量去對抗它。

49知性的目的就是在可能性的世界作有意識的選擇,同時也是脆弱、易受傷的附屬物,而在這個時代知性非常辛苦,因為大家都還不瞭解自己原來是被內在所支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証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