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神奇之道 許添盛醫師 『台北分會』 筆記整理:古証元

上課重點:

(p190) 詩是藝術,也是科學。它傳達了有關人和宇宙的相當必要的信息。對於許多山洞裡的畫也可以 這樣說。那時你們所有的--你們現在仍然有,雖然你們並不那麼覺察它--(p191)是在內在與外在感官之間 一個絕佳的取與予。藉由吟誦、舞蹈、做戲、繪畫和說故事,人們自發地將內在感官數據轉譯成實 質的實現。身體的感官只把你自己的敏感度的線索呈現給你而已。

魯柏轉譯我給他的畫面,卻並沒有意識地覺察到,他是以一般的說法正在收到數據,或在翻譯它。它必須被分解,尤其是按照一個時間架構來分析,然後變成能夠利用你們文化所持有的世界觀 的觀念。每件東西都必須被弄歪,以適合非常堅信物質優越過心智的那種生物的觀點--那種生物是沉浸在一個特殊的生物架構裡的。

01人類非常堅信物質優越於心智,人類相信物質是最具體的。

02整個物質是來自於『心靈的能量』。

03宇宙的誕生來自於『心智』。

04沒有想法怎麼會有行動。

05智慧是在平常生活當中看到別人所忽略的,神通不離生活。

 

(九點二十七分。)我無法忽略那些信念結構(熱切地)--否則,我所說的會真的變成令人無法理 解。所有這些都自動地被照顧好了。

(停頓良久。)現在,人類有形形色色的才能,每個都是必要的,每個都增益了你們的整體成就 與屬性。有些個人選擇專門化,在許多次的存在中都跟隨著才能的特定方向--不過,都將這些與他 們生於其中的時代配合。就彼而言,你倆都曾是說法者(speakers)。方法可以改變。你們可能透過 繪畫或音樂、透過出神活動來「說法」,但你們會專長於內在感官的應用,並專長於轉譯人類的內在知識,將它帶到被認為(p192)是官方意識層面的普通意識層面上。

06有人利用很多轉世發展同一個才能,另一種是分散、慢慢來,每一世完成一點。

07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透過自我覺察發現不一樣的性格。

08說法者,就是菩薩,聞聲救苦,把內我智慧帶到人間,若此世是說法者,則生生世世就是說法者。

09說法者就是想把宇宙的智慧傳到人間,說法者>>啟發人類的心靈

10《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作者:麥斯威爾‧馬爾茲(1899-1975)

 

(在九點三十五分停頓長久。)你們知道聲音是什麼,然而如魯柏所知,你們認為的聲音,只不 過是聲音的許多頻譜之一而已。舉例來說,除了將內在影像轉譯成畫之外,你可能不知不覺地在將感官上看不見的聲音轉譯成影像。以一種相當不可能描述的方式,若說我們的課實際上將多重次元的影像轉譯成了字句,也一點不假。對於我所說的那種影像,你們沒有文字可形容,因為它們並非 物體,也非物體的畫面,也非影像的影像,反之,卻是內在的次元,每個都是分開的,並且發光的, 是相連的知識三稜鏡,在它們內,有比你們目前能開始想像的還要多的實相。

11內心世界是多媒體世界,心靈分分秒秒都收到訊息,再轉成靈感跟直覺。

12我們每一天都在演化。

13我們每個明天都會遇到未知的自己,你對自己充滿了好奇心。

14我們要開始跟靈感打交道,用靈感來解決問題,我們常常要補捉我們的靈感。

15我們要不怕失去,因為宇宙永遠是豐盛的本質,自動補充自動更新。

16死亡釋放了你的現實,讓你從絕對的物質到心靈。

 

到某個程度,我必須從那些實相旅行到你們的理解力裡,將我自己掙脫開來,以便形成一個永 在改變、永在活動,永在移動的存有,可以同時在此地講話而在彼地現身。所以我同時是既遠又近 的。不過,那個與你們的距離也代表了「人類心靈」所及的範圍,以及它由之形成的心理活動的廣大走廊,你們的世界也是由此浮露出來的。

17賽斯是比存有更高的東西。

18賽斯書就是代表我們心靈的母語,賽斯書就是在講我們每一個人。

19佛性不是在描述佛,而是在描述眾生。

 

世界是如此組成的,每一個世界都是另一個的一部分,並沒有不相連接的。並(p193)沒有一個心 理的或心靈的地方或空間,在那兒那些世界彼此分開地存在,因此,你不能說,一個世界是比另一個進化得較高。

20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切萬有創造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每個人都具有獨特性)。

 

(在九點四十五分停頓良久。)現在有與以前曾有的一樣多未開發的邊疆,而並沒有會毀滅意識 或終止地球生命的大災禍。當你以地球的毀滅,或世界的終結來想的話,你想的當然是時間的連續 (continuum of time),以及開始和結束。從你在空間與時間裡的觀點,看來彷彿行星們來了又去了, 恆星殞落了,而當你向外看入太空,看起來則像是你向回看入時間。(停頓良久。)不過,在存在裡 有偉大的悸動,與你們所瞭解的時間毫不相干的悸動,卻是與強度相關的

21我們的太陽不是第一個地球,我們的地球也不是太陽的第一個行星系統,我們也不是第一個物質宇宙也不是第一個地球。

22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八分鐘半前的太陽。

23人跟人的不了解是正常的,因為不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所看到的是過去的你。

24活得越久生命不一定是活得最精采的。

25生命不是用【長度】而是用心靈的【強度】,生命的深刻度。

26耶穌出現三年,影響了二千年的人類。

27佛陀出來弘佛四十九年,影響了二千年的人類。

28在架構二沒有時空,是心靈強度。

 

以最深遠的說法,世界永遠曾在,並且永遠將在。它改變它活動的模式,它來來去去,但在它 的來與去中,它永遠是它自己。對我而言,那是極為簡單的--但就你們的觀念而言,它可能彷彿暗示了不能兼容的糾葛。

 

==下半場==

29讀賽斯書就是一種修行,去弄懂賽斯書就是修行。

 

這節結束。再次的,我要給我們的朋友一個備忘錄--要信任形成他自己影像的宇宙之偉大力量,要信任他的自發性,以及他身體想要放鬆、移動和創造的自然衝動,當它們以它們自己的節奏 顯示自己時。

30你永遠不用怕失去,因為心靈一直在創造。

31如果你是老年人,你沒有失去童年,因為你的童年同時與同在(時間的同時性)。

32透過肉體的死亡,你獲得更大的生命。

 

祝你們在你們甜密的屋子裡享有一個親愛而舒適的晚上--等下有籃球賽可看,還有在你們的時 空裡如此特定的所有可愛東西。

(「謝謝你,賽斯。晚安。

(九點五十六分。「哇,我真的出去了,」珍說,「那真的令我震撼。你能知道你在外面那麼遠, 帶著所有這份能量,但你卻無法跑得更遠,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同時,這又是如此簡單……在某方 面來看,這節課是有些不同的。我的感覺是,是我不同,雖然我並不知道你記錄了些什麼不同的東 西。現在我在看著鍾--而看來彷彿你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好像我得花四個小時才回得來。但在課中 我對時間並沒有任何感覺……

(這節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節課。)

 

33自我發現,腦海中浮現哪些新的想法。

34靈感來了、直覺來了,不要想太多,跟隨衝動。

 

註釋

❶珍詩集的名稱是《如果我們再活一次:或.公開的麼法和私密的愛》於一九八二年出版。

詩是珍自童年的最愛,終其一生,詩都一直是她有力的創作因素。的確,在她一些最早期的詩裡,我們發現到許多年後賽斯要加以詳述的觀念。如賽斯在一九七九年告訴我們的,在深遠的意義裡,珍都是個詩人。當珍由她已寫好及正在寫的詩裡,選出這本詩集中的詩時,她一直在隨《如果我們再活一次》自行增長。

「至少對我而言,詩---就像愛---暗示了人生的一種神奇之道,與大家接受的,對世界的理性看法相當不同。也就是說,詩帶出生命隱蔽的細微處。它喜歡在光是對準知性的意識看來彷彿相分開的事件之間,形成呼應,並且透露出,當我們極顧慮到理性的思考時,相當忽略掉常隱藏著行為的暗流。實際上、那種視野包含了它自己自發的合理性,並且,往往提供我們比純粹知性更令人滿意的答案。」

 

【附録一】珍的三個預言冒險。賽斯的評論。珍的心智內容。

 

(p198) 這個附錄包含珍.羅伯茲的三篇(未發表的)談三種不同「預言」和預知經驗的隨筆。另外,也包括了一段賽斯談及有關珍在一種相似經驗才能的摘錄。

珍在她的書《實習神明手冊》《意識的探險》《心靈政治》及《珍的神》裡,都討論過「預言」和「預知」 。

珍在一九八〇與一九八一年寫下這些隨筆。這裡是摘自她的日誌,我盡可能的不修改,以保存她的原始精神。為她「自己的」書,珍通常會寫好幾次草稿,她替賽斯傳述時,卻以最終的定稿形式說出來。

35賽斯不用打草稿就可以寫成一本書。

 

(一九八〇年五月)這小小的事件令我非常著迷。

週三晚,賽斯課後,在上床前,我突然開始好奇,不知羅在六〇年代賣給利布晚餐俱樂部的幾幅畫是否仍在那兒。

當我們躺在床上準備要休息時,羅和我開始談起那些畫。我記得並且描述了其中三幅,雖然還有第四幅,卻記不起來了。這是…十年來我們第一次討論到這些畫。

 

36有意識的意念會組織無意識的資料,宇宙永遠傾向於對你有利的方向。

 

(p199) 後來我完全忘記了我們的相關討論。直到昨晚,星期五,當加拉格夫婦(我們的好友,蓓和比爾)來訪時為止。在我們一次談話的中斷時,蓓向前傾身,對羅說:「我不久前在利布晚餐俱樂部,你的那些畫仍在那兒。」或那個意思的話,她提到了「利布」和畫。

37當你的心靈改變了,你可以改變全世界。

 

我感到一點小小的震驚。我的眼光轉向羅---我可以看出他也有同感。然後蓓告訴我們,週三晚上,雖然比羅和我的討論時間要來得早些,她請某人查對了一下畫上的簽名,而知道它們的確是羅的簽名。

這也是自六〇年代以來,加拉格夫婦頭一次對我們提到那些畫;雖然他們在那些年裡去過「利布」許多回…很有意思的是,蓓也沒見到第四幅…按照過去的例子,她和我似乎彼此「接收」得相當好。

如果她沒提到她去了利布,以及那些畫,羅和我絕不會悟到,在我們小小的討論裡,有超過通常感知的事在運作。而那討論在我腦海中是極為清晰的。

所以,到底這類的事發生過多少次?哪種感知的交流在運作?我們接收到哪種資料---又是為什麼?

 

(p200) 羅和我已不太確定我們的討論是在週三或週二晚上。週三是蓓去「利布」,並看到那些畫的晚上。

如果我們的討論真的發生在週二,在蓓去那家餐廳之前(那是事先計畫好的),那麼,我們就撞上了其他的可能性,那是與如果我們的討論在週三是不同的。

 

在週三,我必須是接收到蓓那同一晚稍早的活動:她的上「利布」用餐及她對那些畫的特別興趣。她請某人查核名字,因為她不確定它們是羅的作品。然後,那晚稍遲些,放鬆之下,坐在床上,不知怎地,我那些內在感知就浮上了表面…卻沒有透露它們的來源。舉例來說,我記不得我為何開始那討論,所以到底是什麼無意識的過程在進行?

38明天的自己不是今天變成的,今天的自己也不是昨天變成的。

而且既然那些是羅的畫,那羅為什麼沒有接收到那內在資訊,而開始那討論,反倒是我?而且,我們到底這樣做了多少次?無形地將這種資料織入我們感知的料子,甚至對它反應而不自知?

 

如果羅和我是在週二討論它,我可能是接收到蓓要去「利布」的計畫,心中好(p201)奇的畫怎麼了---而不知怎地,將我的問題傳給了蓓。因此,次晚去用餐時,她就被那些畫吸引,而當她在週五給我們關於那個插曲的描述時,回答了我的疑問。

39催眠不會違背意願,會加強意志。

所有這些提醒了我,我對一本計畫中的書的老想法:《心智的內容》或《心智的非官方內容》。在看了有關蓓和那些畫的筆記頭一頁之後,我記起了我的老想法…我們按照某些路線組織心智的內容,那些路線隨後變成了習慣性

40有意識的信念會動員無意識的神通(實相的創造、疾病的療癒、創造豐盛),這就是信念創造實相。


 

舉例來說,我倆都對羅的畫極感興趣,所以,當然我由蓓處接收到那類資料。我心中懷著藝術的焦點來組織資料,透過那焦點來…感知世界。

要點是,對於我們通常忽略、而科學無法證明或反對的心智內容保持警覺,在那兒我們重視經驗更甚於理論。

41經常保持覺察。

 

這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科學會簡單地標示一件事為「巧合」,而未能給予任何客觀證據來支持其論點。

「自然的」主觀經驗---涉及的感受---給了相反的解釋。它們堅持,涉及的不只是巧合,那事件是具重要的意義的。

42重要的意義來自於心靈的主觀經驗當中。

 

在這種例子裡,我們完全有權去順從直接經驗及我們的感受。

 

(p202) 我們太常只想全速前進---我們要崇高的憧憬。但在這些主觀行動的微妙旁道裡,我們很可能看到一些具體事件所倚賴的這些隱蔽的心靈行動…以及今日的事件又如何與去年的事件彼此摩擦,就像同一株樹上的葉子一樣。以及,賽斯去年八月的課如何像是很新鮮地適用於今天的事件。同時,這整個事情是既鬼祟又明顯的。

43神奇之道是無時無刻的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古証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