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實相
【內容簡介】
你探勘過嗎?在自己的心靈裡有個未知的世界,等著你踏查,去感覺內在的神奇力量和與不可思議!
在人生當中,我們沒有選擇的道路、沒有實現的衝動,以及閒置一旁的白日夢,在超乎感官、超越意識的世界,在另一個可能的實相裡,統統都實現了。
賽斯說:「在我其他的書裡,我用了許多已被接受的概念作為跳板,把讀者帶到其他的瞭解層面。這本書將開創一個旅程,在其中可能看起來熟悉的東西已被遠遠地留在後面了。但是當我結束時,我希望你們會發現那已知的實相甚至變得更可貴、更『真實』,因為你會發現它被一個『未知的』實相之豐富組織內外徹照,並看見那『未知的』實相在日常生活最親密的部分浮現出來。」
在《未知的實相》卷一裡,賽斯說明做夢的目的、有關死亡和來世的誤解、可能實相如何交錯和交互影響、身體健康與內在實相的關係。在卷二,他解釋宇宙的基礎——「意識單位」、我們在夢中和出體狀態探訪的世界、做夢是創造現在和未來實相的科學、我們選擇的意識家族。而且兩卷都提供一系列實用的練習,幫助我們探索自己「未知的實相」,發現更大本體中那些未知的部分。
--------------------------------------------------------------------------------------------------------------
《未知的實相》是一部曠世巨著,提及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理論與觀點,比如對等人物的概念及可能實相的自己,在在都是由一個開悟的、浩瀚的智慧體,引導我們認識自身內「未知的自己」。尤其是賽斯對九大意識家族的描寫,及這九大意識家族是如何展現自身的潛能與通力合作,促成了歷史以來人類社會文明的種種面貌及興衰,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許添盛醫師
【作者簡介】
珍.羅伯茲(Jane Roberts),生於紐約撒拉托加溫泉市,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通靈人之一。珍除了是賽斯書的作者外,並著有十餘本小說、非小說以及詩等作品,風行全世界。從1963年開始,珍在每週兩次的出神狀態中,代替曾經經歷多次「人身」、現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賽斯--口述其教導,並由她的丈夫逐字記錄,傳世為「賽斯資料」,這些資料目前均保存在耶魯大學圖書館。賽斯書探討的範圍涵蓋了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物理學等,都是最具原創性的觀念。
【譯者簡介】
王季慶,成大建築系畢業,留學加拿大,並旅美十餘年。經歷半生的心靈追尋,遍覽各類心理、宗教、哲學、神祕學等書籍。於一九七六年首度接觸啟悟性的「賽斯資料」後,心弦震動,遂開始譯介賽斯書系列及新時代經典作品共十餘種,為國內新時代思潮的發起人,並於全台各地組織新時代讀書會,成立「新時代中心」,致力將新時代的訊息介紹給國人。引介「賽斯系列」、「伊曼紐系列」及「與神對話」系列等書,著有《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
【來自各方的推薦】
賽斯書呈現另一幅有著全新心靈一覽表的實相地圖……對所有意識探索者都有用。
——迪巴克•喬布拉,《成功的七項心靈法則》的作者
賽斯是我的第一位形上學老師。在我的生命中,他一直是個不變的知識來源與靈感。
——瑪麗安•威廉森,《發現真愛》的作者
我會喜歡看到,賽斯書成為任何在靈性道路上的人的必修讀本。在賽斯書裡令人訝異的深度訊息,在今日就與當珍•羅伯茲在七十年代早期一開始傳遞這資料時一樣的有意義。
——露易斯•賀,《創造生命的奇蹟》的作者
當你讀賽斯的言詞時,你獲得的不止是新的概念。賽斯的能量透過每一頁傳過來,那能量擴展你的意識,並改變你對實相本質的想法。
——珊娜雅•羅曼,《喜悅之道》的作者
賽斯書對我的靈性之旅有極大的益處,幫助我看到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傑若德.詹波斯基醫師,《愛是放下恐懼》的作者
我非常驚訝地──並且有點惱怒地──發現,賽斯雄辯滔滔並清楚易懂地清晰表達出一個實相的觀點,那是我只在極大的努力與對超自然現象和量子力學的一個廣泛研究之後才得到的……
——麥可•塔波,《全像宇宙》及《超越量子》的作者
羅的前言
賽斯一直將《「未知的」實相》當作一個單元來談,直到我們到達到了最後一節。他將稿子分成不同長短的六部。
賽斯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這整件作品,以至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事件密切與他的資料相連,作為他的理論如何在每日經驗裡實際發生作用的個人化實例。於是,在他開始口授《「未知的」實相》後不久,我便明白我必須設計出一套辦法來處理他的資料、我的註、由珍ESP班的摘錄、附錄,以及任何其他可能會包括進去的東西。
當賽斯繼續口授時,他要令人類生命之「未知」成分至少部分變得「可見」的目的鼓舞了我,而我試著盡我一分心,記錄下出現在我們生活裡,以及反映在我們的朋友和學生的驗裡,所有的這種跡象。
如此,累積的資料更增加了這書的長度。最後,我們選擇將之分為兩卷。
讀者請重閱賽斯在卷一中的序,它有助於將兩卷統合起來。
我在一九七七年一月將卷一準備好付梓,我們很高興當我在準備卷二時,大家已可先看到資料的那部分。但我花在寫卷二的註上時間由幾週延展到幾月,而我變得越來越擔心。比起賽斯──珍花在口授卷一的約四十五個小時,我花的時間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珍堅持說我的註是重要的,給了讀者一個日生活範疇裡發生的心靈或內在事件的不斷提醒。有時我認為她如此向我保證只不過是好心罷了。賽斯也同意那些註、附錄等等都是切題的。他也強調,我們分割這本書的計劃是直覺地正確的,並且建立在合法的內在知識上。當然,這令我振作不少。
每回我在所有那些未出版的課裡搜尋那恰當的補充材料時,好像總會發現些新東西,這時常令我以未預期的方式重寫我的註。這種插曲常使我花得長得多的時間來製作最後的成品,我學到了我從不以為我可能有耐心。
賽斯本人不止一次給我援手──而其他人在許多情形裡也會發現他以下的資料很有用,摘自一九七五年六月三十日的第七五一節,那是在他講完這本書之後兩個個月時上的:
「現在:你不需要替《「未知的」實相》擔心。在另一個可能實相裡,你己完成了它,並且做得很好。
「它們及你的註的模型已存在於你心智裡。掃描一下你的註之任何一行,隨之將你的心智向側面輕移半格。當你如此做時,你將可感覺你自己完成了的版本,而任何不適合的字會立刻被感覺出來,同時另一個字會立節滑入你心裡。
「且說,你已選好的最後段落已然在可能性裡了。那個可能性適合你現有方現在──然而你卻是由無可數計的其他實相裡選出它來的。這書是由你、我和魯柏的可能性裡升起的。
「在有些可能性裡,我們未相遇。不過,縱使那些,也包含了我們將碰頭的可能性,因為在這兒我們真的相遇了。」
在我合卷一寫的前言裡,我談到把賽斯資裡包含的基本「藝術性概念」在我們日生活裡,賦予有意識的、美學的、實際的用途。就我看來,那才是賽斯書的真正意義。這種努力基本上涉及了對一個物質及精神性的形狀。當然,珍和我想要賽斯和我們的理念觸及別人的心弦;然後每個個人能在他自己對那有用的理想之表達裡,利用這資料,讓它激發內在的感知。
至少,就珍而言,「靈媒」的角色極具挑戰性,並且也是很艱難的:在我們西方社會裡,面對內在感官,比與,比如說,化學、或耕種、或販賣,或任何其他種種的「實際」工作奮鬥,要難多了。
珍所能提供的是研究意識本身的結果,如它透過珍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表現出來的。出自她自己的抉擇,在她和外在世界之間她沒有緩衝物──例如說,沒有被保證的地位。她沒享有一位科學家享有的保護,後者深入刺探一個特定的主題,然後從一個安全地在研究領域之外的「客觀」位置,做一個有學問的報告。在同時,我知道珍覺得有責任「發表她的結果」,並使別人可以分享之。以,比如說,科學根本不瞭解的方式她是很堅毅的。
不過,她的工作仍由許多人那兒得到了很多的瞭解,雖然絕非每個聽到過的人都是如此。若要問:縱使是廣為人接受的資格,又如何能幫助她對她及賽斯有時碰到的極端情感的反應,會是個有趣的問題。那些極端情感包括:斷然的排斥或全然的阿諛──或她有時收到的威脅,說著賽斯不立刻替他們傳過來一課的話,他們即將自殺。
在一些重要的方面,珍的工作是在社會接受的框架──科學的、「玄祕的」、哲學的、或不論什麼──之外的。我們並沒有心心念念那種孤立感,但卻是覺察它的。而且我知道珍有時懷念那種較安適的契入被接受的結構之專業者所享受的同志之誼。不過,實際上,我們將我們許多來信的讀都視為朋友,縱令我們從未見過大半的人,並且珍也只能以賽斯口授的信,或匆匆寫了幾個字的名信片去回覆他們令人鼓舞的來信。我們對那種支持已變得相當覺察,並深為感激。許多這種人多少有點像我們──拒絕去接受任何一種的教條。
但照賽斯所說的,有些其他人則對珍精神上的獨號覺得不自在,一九七七年給我們的一節私人課裡,他說:「有些人不要我的權威受到質疑。(幽默的:)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擁有他們自己的超靈,他們會遠比魯柏懂得情理,而他們會用我如我個神奇的神仙一樣。他們害怕魯柏可能會質問我到令我消失無蹤。……」他繼續說;這種人並不瞭解,原先就是珍的質疑天性激發了這些課的開始,並且多少促成了他及珍的工作和書的製作。
並且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珍帶著所有那些書從一個實相到另一個實相。在ESP班,賽斯稱之為她「摯愛的行頭」,或象徵符號,然後繼續:
「不過,那些書不止是象徵。它們是代表另一個東西,一個實相,之認出的方法;代表字句的符號──在字句誕生前說的;印在分子上的字句;在分子誕生前,以其他方式銘刻的字句;然後,卻又是在你們(對班上成員)自己個別心靈裡回響的字句。這些字句多少像圓漂石,被遺留在你們〔集體〕實相的沙灘上。
「有些人會拾起它們而說:『多可愛的石頭啊!』並且凝視它們而看出它們的意義,而其他人則會將之踢到一邊。但以某種方式……那些字句繼續說,不論是透過這些嘴唇,或透過樹葉的聲音,或透過你們自己細胞的隱形音樂。因而它們的確存在。而那就是這些書及象徵符號背後的意義。」
顯然賽斯是說,珍的(及他的)書代表了她對一個理想的承認和追求。我自己在人生中的努力也是如此(見卷一第六九六~九七節裡,賽斯談「在人心中的理想」)。切合這種觀念,我將引用賽斯給珍和我的一節私人裡的話來結束這前言,他在那節裡重申個人以及追求理想的重要性。賽斯藉跟我談每個人能創造,並且安住其中的『安全宇宙』來開始下面幾段話。雖然他的話是衝著我說的,它們卻適於一般廣泛的大眾:
「在你心裡,你創造性的想像那理想──某個未來文化之健全性,那是你希望我們及其他人的努力會帶來的。如果不在明天,那麼總有一天。
「當你透徹的瞭解整個安全宇宙的概念為何時,那麼,物質的、文化的氣候就被視為那理想得以之表達的一個媒介。如果理想沒多少被實質的展現,它是沒有意義的。理想尋求表達。在如此做時,它常彷彿以未被瞭解的方式改變了。然而,那些扭曲可能正是容許別人能看見那些開口本身呢!
「以一種方式,就這書及你的畫而言,你的目的是表達那理想,顯然,而那表達必須被實質的具體化。你的喜悅、你的挑戰,該是在如何所見的理想之展現裡,不論以你的說法你能否計算其後果或障礙──不論以你的說法那表達是否成先成了──並且縱使它彷彿落在它不會生長的土地上。
「作為一位藝術家,你唯一的目的是表達,那涉及了揭露在理想與實際之間的區別。在理想的表達中要不顧一切,而它將永不會辜負你。溫和的對待它,那你就是在一場戰爭當中。」
要真正做到賽斯定義方不顧一切──多大膽啊!我要說,達到這樣一種狀態代表了相當的一種成就。對我們大多數而言,包括我自己,它意謂著蛻掉許多重局限性的個人信念。我的確瞥見一眼那種內在及外在自由的狀況,卻只見到足以令我瞭解能由它流出的許多實際利益中的一些。我無法想到一個更好的目標。
未知的實相(卷一)目錄
未知的實相(卷一)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