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7 花蓮賽斯村 許添盛醫師 筆記整理:古証元
主題:創造一份悠遊自在的親密關係
影片:
(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ZnRKedvdA&t=0s&list=PL5j0Z03RRUGnPWeRs9V7hRLIxHKYZ4kQt&index=8
(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0n88u_dLs&t=0s&list=PL5j0Z03RRUGnPWeRs9V7hRLIxHKYZ4kQt&index=9
上課重點:
01很多家庭會犯一個常見的錯誤,比如說【過度保護】,父母親什麼事都幫他做,把孩子保護得很好,當然過度保護就會加上一個【過度批判】,孩子想什麼做什麼你就覺得他做不好,不但保護他並且否定他,再來就是【過度干涉】孩子要幾點工作、幾點上床、幾點做什麼,你不斷在干預孩子,以上三種是很不好的教養方式。
02【過度保護】常常父母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都是出自於一種心態,父母親當年可能吃了很多苦,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受苦,這背後是父母親的一份愛,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起,當你一直是專注在人生是吃苦的過程,或是可不可以不要吃這麼多苦,某部分這個角度是對的,可是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你們的能力是怎麼來的,你們克服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是怎麼來的?你們不是只專注在吃苦本身,你們有沒有問自己當年讓你吃苦的環境,它只是讓你吃苦了嗎?還是在那個吃苦的環境與心情當中,你不知不覺當中你的能力一直在成長。你面對了你的挫折,你面對你的失敗,你面對你就是要這樣做,你在那個艱困的環境當中,你養成自己奮鬥不懈的精神,你養成了你必須培養你的能力。而後來當你們長大以後,你們也許沒有看到這一點,你沒有看到你面對吃苦或壓力的時候,你們的能力是相對的成長的,比如說職位越高,壓力越大,你們常只看到壓力,還是你看到能力相對會提升。
03醫生與護理師,二種職位因隨著【被要求的不同,地位也不同】。
04第一個要問的部分:『當你們認為過去吃苦到今天,你要問的是你吃的苦有沒有白吃,而不是你吃多少苦,你的能力相對吃這些苦提昇了多少。』
第二個要問的部分:『當父母親希望孩子不要吃這麼多的苦,我可以接受這是父母親對孩子的一份愛,可是各位父母親當你不要讓孩子吃苦,同時你也剝奪了孩子的獨力能力、解決困難的能力、將來生存的能力。
05很多父母親不是在養小孩,是在養寵物,這種愛會變成濫情。養小孩跟養寵物最大的差別在哪?小孩長大了是要放在外面,但寵物長大了你仍然要養。
06常常吃苦的背後是什麼?成長是具有能力。
07賽斯講過人類的受苦是不必要的,而受苦的最終的目的是避免受苦,受苦是不必要的,賽斯在講的苦是苦行、苦修、人類種種的苦狀、貧窮的苦、生病的苦、內心受折磨的苦、包括種種的吃苦。
08【吃苦的目的是讓你不用再吃苦】,怎麼解譯這句話:如果你每天吃一次苦,會讓你有一分的能力,你每吃一分苦,會讓你有解決困難與面對挫折的一分能力與智慧,假設我從小到大我吃了一百種的苦,而我產生了一百種的能力,如果我具有一百種能力,你再讓我吃苦看看,你有辦法讓我吃苦了嗎?你沒有辦法,為什麼?因為我有了一百種的能力。
09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是你不用吃苦,所有的苦都在中老年後,長大後什麼能力都沒有,好命是好命在你不用吃苦,可憐是你什麼能力都沒有,吃苦的目的是不用吃苦,每個吃苦是得到能力、得到智慧、得到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你用這個角度看吃苦,那麼吃苦是一件很有趣的一件事,吃苦根本不是吃苦,他只是你培養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水平的附加現象。
10吃苦是吃個幻相,你只是透過吃苦讓你變得有能力。
11所謂的受苦,我們都貼上很負面的標籤,可是萬一它是一個很喜悅的過程呢?萬一它樂在其中呢?
12【失望】容許自己可以讓別人失望,如果你一輩子背著不讓人失望的壓力,你辛不辛苦,久了你累不累,而你一旦失敗了,反而造成別人最大的失望,正因為你一輩子不容許讓別人失望,也不能接受你所愛的人、對你好的人、養育你的人讓你失望。所以你一直競競業業,甚至該休息的時候不敢休息,害怕犯每一個錯誤,當你這麼的害怕讓別人對你失望,你跟這個人會靠近嗎?。
13你們常常會不會對家人報喜不報憂,你只是表現得很好讓大家看,你有打算讓他們貼近你的感受嗎?沒有。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遙遠。你不敢說你失敗的部分,因為你是如此的害怕家人對你的失望,所以你根本不能跟家人靠得太近,萬一露出馬腳了怎麼辦。
14等你們真正能接受,你是可以讓周遭的人對你失望之後,你才能開始對自己真正的不失望。過去你只想表現的很好,你們都想報喜不報憂,你們很深的害怕你對父母失望,你們也從來不敢面對,你害怕別人發現,於是你內在孤不孤單、寂不寂寞,你在那裡孤軍奮鬥著,只希望你表現的很好,讓別人肯定你,讓人家看得起。
15當你進入到身心靈的時候,你們會跟社會越來越遙遠,你聊天的內容不會只是想聊家常,你不只是只想講表面的話,你越來越來參加朋友聚會、同學聚會家族聚餐。一年最無聊的時間是過年,你不得不跟這些人接觸,你會想趕快上班。
16賽斯心法是讓你去【真實面對自己】,面對自己內在的感受。
17現在社會最大的悲哀是什麼?人可以不需要貼近自己的感受跟貼近自己的心而活著。
18當你對自己心靈越來越陌生的時候,你對於物質實相,你對於所有你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當中的陌生人。
19當你進入身心靈的時候,你要先承認你是【心靈草包】,當你承認了你才開始具有心靈厚度,開始具有一點點的智慧。
20當你先知道你是笨的之後,你才開始變得聰明。如果你連你笨在哪裡都不知道,你哪裡聰明。
21你貼近你真實感受有多少?
22你能承認你是失敗者嗎?你必須承認你內心某一個自己是個失敗者,承認自己我真的比不上別人,承認活到今天我讓父母親失望了,承認自己沒有達到最高水平的那個期待與標準。這個承認有沒有難過、悲傷、有沒有自責與痛苦,各位「有」,承認我有一個我是失敗者的念頭跟心情,承認我覺得我是一個糟糕的人這個思維跟念頭與感受,承認我很糟糕我沒有臉在活下去,我覺得好丟臉、好沒面子、我承認我有這個想法我有這個感覺。 承認之後你要說下一句話:『我承認可是我並沒有認可我這輩子都要當失敗者,我沒有認可我未來不會再更好】。
23承認我有一無事處的心情,承認我的婚姻搞砸了,承認我把事情真得搞砸了,就是你好轉的開始,這就是否極泰然。
24能是是個圓型、時間也是圓型,時間不是線性而是圓型,你沒有真的自我面對,沒有貼近你自己的感受,你是不會改變自己的,如果沒有面對他,你怎麼轉化他。
25【我們內在的真感的感受,他是真實的,但不一定是對的】。
26當你可以面對自己很糟糕的自己的時候,當你面對了,你就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你要繼續很糟糕嗎?
27【當我真的面對了,我才有重新再選擇的自由,對與錯是自己決定的】。
28真正的親密是你跟你的真實的自己靠近了沒有?真實的自己不代表他是對的,真實的自己分很多層,當你面對這個真實,你會一關一關的過,你會跟你內在的自己越來越貼近,當你貼近裡面的自己就開始會跟隨【內心的衝動】,這是貼近你的心而自然產生的力量。
29我們內在有許多的自我概念,或是內在的自我形象,就是你內心深處怎麼看你自己。
30首先要把你這個真實的自己找出來,比如說你內心世界,覺得自己很糟糕,比不上別人,很失敗,你一定要面對這個真實,面對內在你對自己這樣的看法及意念,伴隨這個真實你的情緒是什麼?比如說你是一個很失敗的媽媽,很糟糕的太太,面對這個真實,你是個很失敗的媽媽,很糟糕的太太,伴隨著情緒是什麼?難過、自責、自我否定,當你發現這個真實,馬上問自己,這是全部的事實嗎?還是其實我沒那麼糟。當許醫師引導你發現這個真實的時候,最後會告訴你,那不是真實,那是你以為真實的幻相,可是你若沒有先把他當成真實,你是不會發現他是幻相。因為你內在的真實你不會了解,你真正的內我,我們並不了解。
31我們常常沒有面對我們內在真實的自己,於是我們內在真實的自我形象,他一直在創造實相,我們根據我們的內心我們以為是「真實的自我形象」來建構出外在我們呈獻在這個世界真正的形象。
32再爛的信念都會創造實相。
33我們外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跟著內在真正的自我形象,你內心怎麼看自己。
34賽斯心法的修行其中有一部分,找到你內心深處,你怎麼看自己的,把它弄得一清二楚。
35改變命運,請先改變你內在的自我形象,你怎麼看你自己,這就是你的核心信念。
36接受自己可以失敗,可是我不會永遠失敗,這種人才會成功。
37一輩子從不認為自己失敗的人、不承認自己犯錯的人,請問你他會過得很好嗎?這種人辛不辛苦,他的內心一定太多失敗,才會不敢承認失敗,因為連自己不敢面對自己,就無法跟人親密,這種人很寂寞、空虛。
38你能自我揭露、自我接納多少,這與你跟人多親密有關。
===下半場===
39賽斯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心理治療師、婚姻治療師、家族治療師,因為他知道家族所有人輪迴轉世的因怨情仇。
40所謂的親密是一定是可以聊天的朋友。
41很多的伴侶跟夫妻都是在談事情、談小孩、談工作,而且講事情都會吵架,最後就沒得講了。
42很多夫妻到退休了,夫妻就開始談離婚。
43請你從聊【你的心情】開始說,憤怒不滿是不能累積的,一開始可以從日常生活瑣事開始,慢慢談【感受】。
44【功課】跟你伴侶每天講一件你的恐懼,因為常常我們會把恐懼放在心裡,或不斷的抱怨,或是報喜不報憂,平常沒有說恐懼的習慣。例如:老公其實我很害怕你沒有工作,老公啊!~當我沒有掙錢的能力,我只靠你,我很丟臉,老婆,我沒工作沒賺錢了,你會不會看不起我。
45當你把恐懼說出來,就沒那麼恐懼了,當你面對恐懼的真實,你面對到了極點,它就是幻相,在你沒有面對之前它都是實相。
46當一個男人在床上不行的時候,這是多大的打擊,這是多大的沮喪、難過。
47當你結束此生的輪迴的時候,你還是你,你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你不是董事長也不是警衛,你也不是司機,你肉體都燒掉了,你的角色,你的社會功能都結束了。
48所謂真正的親密,是了解伴侶彼此的內心世界。
49在座的女性,你了解多少男人的內心世界,你了解了多少,你花多少工夫去了解,還是你都只想看到你想看到的地方,甚至很多連看都不想看到,還是我只想掌控你我認為我要掌控的樣子。
50你對你的親密伴侶什麼地方感興趣呢?你是對他的內心世界感興趣,還是你老公有沒有小三感興趣呢?
51很多家庭都只想【解決事情】而我們都不關心【內在感受】。
52我們這個社會有病,而且病得很嚴重,在處理完事情之後,你要說一說你的感覺。
53父母親你要去關心孩子的感受與人生觀,孩子很需要你關心他:你過得開心嗎?你喜歡你這份工作嗎?。
54你多麼希望你的親人你的伴侶關心你的感受。
55在親密關係中,是個修行,同時也是一個自我面對,甚至你的親密關係是你分享內心感受的對象,但是我們通常都不是這樣。
56當我們的感受都沒有處理的時候,就會變成問題了。
57練習:跟親密伴侶去看一部電影,看完之後彼此討論,或是看一本書之後,彼此討論感受或是人生觀。
58你對你的親密伴侶的人生觀要感興趣,你必須對你自己內心感興趣。
59華人的家庭有多少的真實感受可以交流?沒有,家庭本來應該是最親密的地方,常常後來他其實是最耗能量的地方,當想念的時候會回家,當能量用完就離開。
60賽斯心法要求我們對自己真正的誠實,你必須很真誠的自我面對、自我誠實,然後探索你內心的感受,你的感受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是很真實的。
61當你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心之後,你一定要跟周遭人分享,你要願意讓別人了解你的感受,你要願意貼近彼此的感受,這樣才會是真正的親密。